![恒达娱乐主管](/images/logo.png)
发布日期:2025-02-02 14:47 点击次数:140
昨天我参加了一个福特基金会会长、美国国家美术馆馆长Darren Walker的访谈活动。他出身单亲贫困家庭,凭借个人努力进入华尔街,后来又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职业,投身公益慈善事业。他提出一个担忧:当社会转向更加以理科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时,同时也就失去了教育体系中有助于培养同理心,有助于深化自身人性的部分。社会当然需要理科,但如果只接受理科的教育,而不学习一些文科,那就无法培养一个完整的人。
这一观点放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也非常契合。无可否认,理科注重逻辑、实证与技术,是科技发展的基石,对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,工程、医学、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直接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。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这一口号在几代人中耳熟能详,近年来对理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加显著。然而,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文科却逐渐被边缘化,甚至成为调侃对象。 “如果你的学士服领子是粉红色(文科毕业生),那么毕业月薪只有3000元”这样的网络热梗,反映了文科被低估甚至嘲讽的现实。
这种过于重视理科、忽视文科的趋势,正逐渐显现出不容忽视的副作用。缺乏同理心会加剧社会的撕裂和群体对立。比如:
性别的对立。今年“双十一”,脱口秀演员杨笠给京东代言,引发很多男性消费者的抵制。她的不少言论让男性破了防。比如:男人明明看起来那么普通,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。还有在某综艺上,讨论到男生说忙于工作,忽视陪伴女友的问题。邓紫棋说:“男朋友为了事业拼搏不就是为了保护好女人吗?女生应该多给予了解。”杨笠却讽刺说:“男生的精力,就这么一点是吗,奋斗用多大劲?”
代际的对立:今年6月在北京地铁10号线,一位老人要求年轻女生让座,随后动手袭扰,甚至用拐杖扫向女生双腿,在网上引起热议,最后老人被行政拘留。现在很多老人并不能理解年轻人上班有多累,这不是个例。此外,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老人退休金与年轻人工资倒挂的现象,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不满。
职场的对立。一些公司实行“996”工作制,甚至存在PUA(精神操控)员工、不交社保、克扣奖金等问题,导致员工与领导之间的矛盾加剧。
阶层的对立。一些人为了买房,掏空六个钱包,省吃俭用,背负三十年贷款;而另一些本地人却靠收房租就可以轻松生活。再加上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,形成了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鄙视链,觉得穿名牌开豪车就高人一等。
城乡的对立。城里人看到农村人随地吐痰觉得粗鄙,农村人觉得城里人享受了红利站着说话不腰疼。
这些对立的根源之一正是缺乏同理心。如果教育能够更多地注重文科价值,或许能缓解这种社会撕裂。孔子说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中写道:“在你想批评别人时,请记住,不是每个人都有你那样优越的条件。”英语谚语则提醒我们:“在评判一个人之前,先穿上他的鞋走上一英里。”这些文科经典所传递的思考,能够引导人们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,从而培养同理心。
相较于文科,理科思维更加注重效率与精确性,但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,也容易使人工具化,导致内卷,甚至产生社会达尔文主义,将分数、业绩等量化指标视为唯一的评价标准。文科则更强调人文关怀、历史视角与社会问题的分析,帮助人们理解文化差异、伦理困境与复杂的社会关系,培养对他人的包容和理解。哲学、文学、历史、社会学等文科领域,不仅培养批判性思维,也增强了人们的情感共鸣和对他人的理解能力。
理科与文科本不应该对立,而应是相辅相成。我们在重视理科的同时,也应思考如何通过文科教育,培养具备同理心、批判性思维和全面素养的完整个体。这不仅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,更是构建更包容融洽社会的基础。
来源网络,侵删